4月18日下午,台湾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IMB)李秀敏研究员应邀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作学术报告。报告由重点实验室张立新研究员主持,所内所外职工和研究生60余人参加。
李秀敏研究员以“Protein import into plastids – the steps and the bridge”为题,介绍了高等植物中白质体和叶绿体蛋白输入的最新分子机制和调控模型。主要讲述了自己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建立的豌豆根白质体纯化体系,发现了参与高等植物白质体蛋白转运的“双正电荷氨基酸基序”,以及在高等植物质体中首次发现了连接内外被膜蛋白输入复合物(TOC/TIC)的新组分——Tic236。研究人员发现Tic236镶嵌在叶绿体内膜上作为TIC复合体的一部分,其羧基端向膜间隙延申并与TOC复合体的Toc75结合,成为连接叶绿体内外膜的重要桥梁,并通过进化分析表明植物叶绿体蛋白输入系统中的外被膜通道Toc75和连接桥梁Tic236是由大肠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的蛋白分泌系统TamA/BamA-TamB演化而来。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围绕上述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李秀敏研究员耐心解答了师生们的踊跃提问。
此次报告是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光合作用高峰论坛”第七十三讲。李秀敏老师幽默且精彩的报告不仅开拓了师生的科研思路,也激发了大家的科研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